
每年的中秋节,可谓是各种口味月饼自我展现的舞台,继上一年的虾籽、虾仁月饼后,本年又有了“立异”,比方芝士文蛤、乳酪鲜贝月饼。
月饼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应该是“高雅”的传统糕点,是与“嫦娥奔月”的传说紧紧联络的传统文化。可是,为了满意今世的吃货们,月饼厂商每年在中秋节前推出各类“奇葩月饼”,近几年的壮举也遭到一波吃货的认可。据可考材料,咱们也不难发现,古人在“吃”上可谓是费尽心思。
月饼的发生与古代的“祭月”密不可分,古时为了请求来年丰盈会有祭祀,而祭月也是祈福的一种方式。从魏晋至唐代,祭月渐渐与赏月交融构成一种礼法和日子情味结合的节日,也是自唐代安史之乱后,原本只流行于达官高贵的祭月之风开端传进寻常百姓家。
胡饼可看作是月饼的前身,在东汉刘熙所著《释名》中,说到胡饼是一种上面加了芝麻的烧饼。魏晋南北朝晚期,古人开端在胡饼内参加馅料,后赵的皇帝石勒喜欢吃干枣、胡桃瓤为馅的蒸饼。
祭月和赏月之风在两宋时期到达鼎峰,《宋史·太宗记》写到:“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”、“中秋节食玩月羹”和“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等,描绘了一幅中秋节日的热烈画面。而在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中对中秋节的记载更为具体:“八月十五是中秋,王孙公子、富豪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,或开广榭,玳延罗列,琴瑟铿锵。酌酒高歌,以卜竟夕之。至如铺席之家,亦登上小月台,组织家宴,团圆子女,以酬佳节。虽陋巷穷户,也解衣市酒,牵强迎欢,不愿虚度。此夜天街生意,直至五鼓,玩月游人,婆娑于市,至晓不停。”
北宋苏东坡曾写道,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,傍边的“小饼”便是“月饼”,可看出,其时的月饼以酥油和糖混合为馅。
到了明清,有关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,如《万历嘉兴府志》:“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,以百果和糖名俸糖,赏月达曙。”明代的吃货现已开端加工生果制成月饼馅了。也有相关材料记载月饼的制造工艺,清代的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就写道:“酥皮月饼,以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和冰糖、猪油作馅,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,悬殊寻常”。看着是不是特别眼熟,这便是五仁月饼的前身。
现如今,月饼厂商早就打破了传统月饼,走上了一条新的路途,巧克力爆浆月饼、芝士月饼、小龙虾月饼等。这些立异月饼听起来都很难以想象,可是,谁又能说月饼阅历了几千年保存至今不是吃货们的劳绩呢。
本文来历:汹涌新闻网 责任编辑:姜晓雯_NQ1932